在战斗中,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,里面的人还能不能活着出来?

  • 首页
  • 九游在线使用网址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九游在线使用网址 > 新闻动态 > 在战斗中,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,里面的人还能不能活着出来?
    在战斗中,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,里面的人还能不能活着出来?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4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96

    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后,有一部分坦克手能活着出来,一部分不能。

    能不能活着出来,有三个关键因素:

    一要看击中的是什么坦克,或者说坦克防护能力过不过关,对乘员的保护设计如何。

    二要看什么类型的反坦克导弹、即它的威力如何?

    三要看击中了坦克的什么部位。

    之所以这样回答,因为实战中的例子非常矛盾。

    例子一:

    1979年2月19日中午,担任攻打越南高平的42军先锋坦克团3营7连向高平推进,在高平外围博山,遇到越军反坦克伏击圈,705车被越军苏制反坦克导弹击中,炮塔被殉爆的炮弹掀开,车组成员全部牺牲。

    自卫反击战中,我军使用的坦克为62和63型轻型坦克,全重只有20多吨。

    展开剩余89%

    众所周知,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两栖坦克均是所谓铁皮棺材,防御能力低下,大口径机枪和炮弹破片就能将其击穿。

    例子二:

    中东战争和两伊战争中,T72被击中后殉爆率为99%,别说反坦克导弹,即使美制M48巴顿中型坦克也能从正面将其击穿。

    因此T72有一个外号——殉爆之王

    例子三:

    2018年土耳其军队对库尔德武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,豹2坦克被库尔德武装的俄制AT-14“短号”反坦克导弹从侧面击中,结果面目全非,炮塔也被炸飞,轮廓也看不出来。

    例子四:

    据黎巴嫩真主党宣称,2006年黎巴嫩战争中,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坦克猎杀小组仅仅是8月上旬,就摧毁了18辆以军坦克,有60辆以军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。

   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则说,交战中,18辆坦克损毁严重,只有6辆坦克被摧毁,其余被击中的坦克仍能保持战斗力。

    在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中,以色列国防军使用的坦克为四种型号的梅卡瓦主战坦克,包括Mk4型、Mk2D型、标准Mk2型和Mk3型"鹰"式坦克。

    以军方还说:一辆梅卡瓦4坦克同时受到了2枚型号不明的反坦克导弹的攻击,而所有4名坦克乘员竟然奇迹般地毫发无损的逃出了坦克 。

    如果说以黎各说各话,不能相信的话,请看下面的例子。

    例子五:

    2016年03月初,解放军第14集团军某旅组织军事训练考核,旅长安顺对记者说,一次演习,该集团军某旅一名优秀射手对一辆退役坦克进行火力打击,三发全部击中但并没有摧毁。

    首发命中,反坦克导弹被弹开。

    第2枚导弹因没打中要害,目标毫发无损、依然继续前进。

    第3枚导弹打中履带,坦克这才趴窝。

    以上五个例子,如果仅仅看前三个,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:各种反坦克武器杀伤坦克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起坦克殉爆,能否击毁坦克,关键在于是否引发殉爆。

    试想,一台高3米多长度10米多重达50多吨的钢铁巨人被击穿出一个直径120mm的窟窿根本不是事,跟挠痒痒也差不多。坦克的命门就是车内的弹药储备和燃料箱。

    当一枚穿甲弹击穿坦克装甲后,产生的2000度左右的高温可以将金属融化,而且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瞬间充满坦克的角角落落。

    这时坦克内部的油料和弹药毫无疑问会被完全引燃,发生二次爆炸的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。

    我们别忘了,坦克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空间,爆炸之后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以及高温,根本无法排泄出去,就像一个没有排气阀的高压锅。

    在此情况下,里面的成员面临上千度的高温,哪怕只是有几秒钟,会成什么样子我们可想而知。

    发生二次爆炸后,几十公分厚的装甲都被炸成碎片,何况里面的成员?

    但是如果你仅仅看的是第一和第二例,很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早期的坦克防护性不好,射击不科学,经不起打击,被击中后坦克内的乘员无法生还。

    这个说法对不对?非常正确。

    62型坦克诞生于六十年代,它是薄皮核桃经不起打击;T72诞生于六十年代末期,确实落伍了。

    62型我们就不说了,单说T72。

    T-72坦克从1967年开始研制,1973年装备苏军,用现在的目光来看,它的设计很失败,确实有让人诟病的地方。

    比如T-72弹药基数40发,圆盘备弹机只有22发,剩下的那18发分布在炮塔内壁,车体四周,位置分散且暴露,极容易被引燃,弹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会立刻将炮塔掀掉,飞刀十几米外,里面的乘员要么粉身碎骨,要么被震死。

    而且T72没有抑爆装置,油箱和弹药距离太近,击中后殉爆概率很高。

    无论是在中东战争、两伊战争,还是黎巴嫩战争还是叙利亚战争中,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T72殉爆的画面。

    因此,T72有个外号殉爆之王。

    但是更新一代的坦克就不怕反坦克导弹了吗?未必。

    第三个例子中的豹2A4型坦克,可是联邦德国在80年代研制的,属于第三代主战坦克,全重达到了55吨。

    豹2A4型坦克的防护能力也杠杠的,车体和炮塔采用间隙式复合装甲,配有集体式三防装置。

    但是,它还是照样被摧毁。但是如果我们由此认为先进坦克也会被摧毁,坦克被反坦克导弹击中后,乘员九死一生的结论,那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的出色表现又该如何说?

   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06年的黎以冲突,看看梅卡瓦主战坦克表现如何。

    50辆以军坦克在持续34天的以黎战争中,一共有400辆梅卡瓦主战坦克参战,其中50辆受损,30名士兵和军官阵亡,100多名士兵和军官受伤,其中包括两名营长。

    梅卡瓦的乘员是4人,50辆坦克全部乘员为200人,死亡30名,不到全体乘员的六分之一。

    即使加上受伤的100人,还有三分之一人员安然无恙。

    “活着出来”的人,多达170名,占到了65%。

    据以色列国防部官员说,以色列坦克遇到的对手非常强大。

    “它们面对着数千枚反坦克导弹,其中大多数反坦克导弹具有很好的穿透能力。真主党的武装人员很熟悉以色列坦克和它们的性能,他们知道什么时候、向坦克的哪些部位开火”.

    然而在这次黎以冲突中,有55%的以色列坦克被击中之后并没有被击穿。

    那么,梅卡瓦坦克防护能力为什么这么强大?这要归功于设计师。

    坦克的发动机最容易被击中起火,而梅卡瓦坦克发动机是前置的,它的燃料是不容易燃爆的柴油,而且还是在装甲的夹层中。

    坦克的车体前上装甲、炮塔顶部和四周部位以及战斗舱顶部、后部和两侧总容易受到攻击,设计师设计的时候,对这些部位采取重点保护,均采用间隙和(或)间隔装甲结构。

    坦克的弹药容易被引爆,机枪弹也存放在间隙装甲夹层中,以防殉爆 ;火炮弹药则存放在可耐高温的特制容器内,容器还特别放置在不易受攻击的炮塔座圈以下的车体中后部。

    梅卡瓦MK4设计更完美,每发备弹都装储在一个单独有保护功能的容器内。

    如此一来,什么二次效应,什么殉爆,风险都很低。

    战争中人是第一位的,梅卡瓦设计的时候注重保护乘员,把蓄电池、三防装置、液压动力元件、悬挂装置以及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布置在乘员舱的周围,以增强对乘员的保护 。

    发动机怎么办,不是有“专家”说发动机是坦克命门吗?

    太好办了,设计师把体积硕大的发动机,设计成一块厚重的装甲板;当坦克正面主装甲板被对方发射的穿甲弹或者反坦克导弹击穿后,发动机就可以发挥作用,把巨大的动能吸收,起到保护乘员免受二次伤害的作用。

    实践证明,这个设计是成功的。

    早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场上,梅卡瓦MK1坦克在自己的“处女秀”中,优异的防护效果得到充分展示。

    战损的坦克中只有7辆坦克彻底报废无法修复;受伤的坦克手中只有9人阵亡,剩下五十多人受伤,且无一人是烧伤。

    与苏系坦克一旦被击穿,常常被炸得“身首异处”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。

    但是,以色列坦克的设计并不是十全十美的,有利就有弊,顾此难免失彼。

    比如发动机前置,动力单元前置,导致坦克重心靠前,显得头重脚轻,坦克翻越壕沟的能力大受影响。

    还有动力单元前置导致坦克主动轮也必须前置,这样的话传动效率降低,爬坡能力变差;还有二来一旦动力单元(哪怕主动轮)被击中,整个坦克就彻底瘫痪了,对乘员安全影响很大。

    而且由于设计问题,梅卡瓦的装甲比较薄,可以被标枪、陶氏,以及苏制at-3等各种反坦克导弹击穿,但是里面的乘员“活着出来”的几率很高。

    总而言之,坦克的款式设计非常重要,如以色列的坦克设计,虽然可以极大的保证乘员的安全,但却是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的,梅卡瓦坦克并不是一款战斗力很强的坦克,只能用于低烈度的战争冲突中,这也是武器设计中的一体两面。

    发布于:北京市

  • 上一篇: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性品格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